第二届金牌教师推荐人选
李巨秀
推荐类别:立德树人卓越奖
  • 推荐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来校年份:1997
  • 所在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授课视频
    简介视频
    学院意见
    主要事迹

    李巨秀,女,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自1997年6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造无私奉献师魂

    自1997年6月参加工作以来,李巨秀同志一直坚持在一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5年来潜心教书育人,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先后主讲了本科生“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学科前沿讨论课”“食品添加剂专题”等课程,主讲了研究生“高级食品化学”“食品化学进展”等课程,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准备丰满而优质的一堂课,查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教学反馈,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高尚品格、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具备创新精神和严谨科学素养、服务行业发展、团队合作精神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对教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心血,即使在2016年脚受伤,为了不延误教学进度,拄着双拐坚持给学生上课。对学生严格要求中又有关爱,加上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2020年为了做好学生的实习,李巨秀同志一遍又一遍的联系实习企业,利用假期前往实习单位一一考察,落实学生实习的各个环节。

    李巨秀教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核心任务。2019年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后,立即开启了学院首批课程思政的建设,带领教学团队反复研讨,并在学院推广,做到把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保持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将科学价值观、诚信教育、专业责任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当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将科学精神、使命责任、家国情怀、学术观点辩证分析融入课程内容,形成情感共鸣,让课堂成为育人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有责任担当的专业人才。

    二、坚持开展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成绩斐然

    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李巨秀同志潜心钻研,紧跟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和教学理念更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一摞摞的纸质教案到一张张的幻灯片,又到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形态教学资源和工具使用,她勤奋工作,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2020年疫情开始,由于学生无法返校而只能开设线上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课程,李巨秀同志利用大量休息时间录制了丰富的微课视频,便于同学们学习。李巨秀同志对教学的高度责任心、满腔的热情、高超的授课水平,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

    面对传统课堂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暴露出的多种问题,李巨秀同志在学院率先开启了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以学生为中心,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实现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搭建信息化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开放平台,整合了视频、习题、文献、课件、图片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构建了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方便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先后搭建了20个云班课,1000多学生参加,开展学情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云班课多样化的签到方式、丰富的课堂活动等,在目标任务驱动下,学生到课率、积极性、参与度等均得以提高。同时,大大提高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反馈说,“上课延伸的内容很丰富,学习的趣味性很强,云班课与线下教育结合。”“线下授课与线上学习、讨论、作业相结合,能够激发我的学习能力,也对我学习食品化学这门课程大有裨益。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当前食品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帮助我逐步建立学科思维。”由于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2020年李巨秀教授主讲的“食品化学”被评为校级在线优秀课程,她采用信息化融合教学的优秀案例被校园网报道,阅览次数达1000以上。

    教学创新的活力经过李巨秀教授的实践不断展现出来。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围绕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完善课堂设计,包括学生学习行为设计、课堂组织和活动设计、课程管理设计以及考核方式设计,搭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角色下,实现知识获得、目标达成、素质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还通过学习测评环节的革新,秉持以深度学习、学习成效和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全过程考核方式,结合采用“五问反思报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高阶目标,实现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成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食品化学》在线课程,已开设三学期,累计选课人数近3500人。主持完成了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一项结题为优秀。已编写教材10本,其中主编3本,副主编5本,参编2本。获批2021年中国轻工出版社规划教材1本。获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要完成人),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要完成人),校级教学成果奖2等奖1项(主持人)。

    此外,李巨秀同志还主讲本研贯通课程、硕士研究生学位核心课“高级食品化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核心课“食品化学进展”,为学生打下扎实学科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的本科毕业生多人获得校级百篇优秀论文、院级优秀论文,多人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三、做好领路人培养教学骨干,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师资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力量。作为食品化学类课程的教学团队负责人,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李巨秀同志着力为学院培养教学骨干。她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研讨,通过集体备课、微型说课、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 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目前,团队成员段翔教授、王玉堂教授、刘夫国教授、王妍入副教授、肖春霞副教授、张文涛副教授、张敏博士等已成长为学院骨干教师,两位团队成员在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张敏博士获得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段翔教授获得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多位教师在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课程思政竞赛中取得佳绩。在平时教学中,教学团队坚持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经过长年积累取得的成就,李巨秀负责的教学团队(食品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2021年首届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此外,李巨秀同志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一直关注,热心给予帮助。兰莹、张敏等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惑请教她时,她总是不遗余力地辅导和探讨,从PPT制作、教学逻辑设计、教学进程把握等给他们提供大量教学建议,将好的经验和理论传承下去,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创新” “践行”是李巨秀教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宝,她始终热爱教育事业,对待教学工作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用严谨的态度和对学生的爱心引领者学生的成才,是一名优秀教师的代表。同时她也肩负起责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担当带领更多的人走向优秀。

    f91b01257f0148e4ab3a6424e787a186.png9fa0b5c79598445daa8449af40bc4c79.png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