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金牌教师推荐人选
陶永胜
推荐类别:立德树人卓越奖
  • 推荐单位:葡萄酒学院
  • 来校年份:2004
  • 所在单位:葡萄酒学院
  • 授课视频
    简介视频
    学院意见
    主要事迹

    陶永胜,男,汉族,197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教18年来,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于治学,建设优秀团队,打造一流金课,创建产教基地,加强实践育人,做优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劳动模范”等殊荣。

    一、忠于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教学一线。陶永胜教授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同时也是该专业多门主干课程的负责人,努力建设教学团队,打造“葡萄酒工艺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的一流金课,包括《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工艺学实验》《葡萄酒生产实习》等专业课程。年均本科理论课时量超过32学时,实验实践课时量超过100学时,累计指导105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近6年学生评教得分在97.0分以上。此外,承担本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葡萄与葡萄酒学研究进展》(32学时)教学任务,累计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6名。

    坚持立德树人,既教书又育人。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农人,他秉承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西农精神”,立德修身。课堂上以切身体会传承“诚朴勇毅”的校训,传授学生《葡萄酒工艺学》理论及其实验实习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产业情结。始终将“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学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之外,他把学生当成朋友,多种渠道及时沟通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安排与学生见面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足专业文化,做优课程思政。他从李华教授等葡萄酒学院创业科学家以及优秀校友的事迹中提炼思政元素,打造10多个思政典型案例,将“耕土耕心、酿酒酿人”的院训和专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涵育学生品行。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葡萄酒产区规划和产品标准等产业发展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院在学科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振兴上的成就,引入课堂教学,教育学生立志学好专业,培养学农、爱农、振兴产业的优秀葡萄酒专业人才。

    二、坚持精益求精,打造一流金课

    陶永胜教授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重视基础理论,跟进学科前沿,注重教材建设,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针对酿造学理论的多学科交融,知识点的碎片化现象,设计工艺案例,优化课程教学方案,并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工艺学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会学生思考葡萄酒工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工艺创新,锻炼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7年,《葡萄酒工艺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葡萄酒工艺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0年,《葡萄酒工艺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葡萄酒工艺学实验》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葡萄酒工艺学实验》教材获批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教材。围绕一流课程建设,他组织教学团队积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努力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索。2010年,完成《葡萄酒工艺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络教学建设;2020年,完成《葡萄酒工艺学》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上线;2021年,完成葡萄酒酿造实验实习虚拟仿真实训的网络平台建设。

    通过长期一流课程建设,《葡萄酒工艺学》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葡萄酒工艺学》的一流课程建设成果在国内树立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优质标杆。①《葡萄酒工艺学》经过多次国家级金课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及其MOOC课资源已经推广至全国所有设有同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成为同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优质标杆;②《葡萄酒工艺学》实验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建设内容,包括小容器酿造实验室、中试车间、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及产品个性化重构的工艺实验体系,已推广应用至全国所有设有同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成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优质标杆;③《葡萄酒工艺学》理论和实践课程的专业教学,向我国葡萄酒、果酒行业输送了80%的酿造技术骨干,具有课程教学成果推广辐射的强大校友基础。

    三、传承名师风范,建设优秀团队

    陶永胜教授爱岗敬业,传承和发扬团队初创者、全国教学名师李华教授的优秀品格,在团队中大力学习宣传李华教授先进事迹,10多年来培养并带领了一支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保持在我国同类专业教学中的领先优势。团队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他组织团队制定并执行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如青年教师导师制、暑期专业考察调研制度、青年教师专业实践锻炼制度、教师专业进修制度等。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老中青、传帮带、理论与实践并行,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2021年,教学团队申报获批校级《葡萄酒工艺学》虚拟教研室建设,教学团队申报获批校级“葡萄酒酿造学”优秀教学团队。

    他带领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比学赶帮超,参加讲课比赛,收到良好的人才梯队培养效果。近些年来,团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持教改项目11项,发表教改论文7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虚拟教研室1个,获得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唐立新教学名师奖1人,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骨干1人、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3人,“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1人,2人葡萄酒产业管理部门挂职。

    为了提高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他带领团队坚持暑期进行我国葡萄酒主产区的专业考察调研,青年教师切实履行专业实践锻炼蹲点制度,在生产一线锻炼培养。近些年团队青年教师在产业实践锻炼10人,累计时长107个月,其中2人受聘在宁夏自治区葡萄酒产业主管部门挂职锻炼。此外,团队教师有4人外出进修学习,扩展视野,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促进了团队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加强业务能力。

    四、创建产教基地,培养产业人才

    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葡萄酒产业的人才需求,陶永胜教授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与宁夏酒庄企业一起创建了产学联动的创新实践基地,并于2020年推动我校与宁夏自治区政府联合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主产区建立“葡萄酒试验示范站”,他受聘站长,依托产教基地健全学生调研、实践教学、大学生科创、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培养机制,年均接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120人次,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基地为依托的葡萄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金课建设拓展了学生工艺创新的专业素养,在葡萄酒主产区创建产教基地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近6年来,他和团队成员指导的大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生命科学”等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共有20个项目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银奖和铜奖6项,省级金奖和一等奖8项。6篇毕业论文获得“校百篇优秀奖”,10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依托产教基地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科创项目的同时,促进了产学研紧密合作,学生参加实践,服务产业,培养了专业素养,助力了乡村振兴。

    产教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工艺创新的平台,引导大批学生将产业科技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在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建功立业,促进了葡萄酒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为例,近10年来,200多名葡萄酒专业人才进入产区工作,为102家酒庄和年产2亿瓶葡萄酒的宁夏产区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专业骨干力量。建功在我国葡萄酒主产区的毕业生,很多已成长为企业副总级别技术骨干或行业领军人才。例如,段雪荣校友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周鹏飞校友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还有很多名校友成为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地方科技人才,国家级酿酒师,国家级评酒员等。

    《葡萄酒工艺学》理论和实践课程的专业教学,以葡萄酒主产区产教基地为依托的技术人才实践培养模式,走在了国内食品类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列,行业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2021年10月30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宣传报道了陶永胜团队在宁夏葡萄酒产区开展大学生酒庄生产实习的教学活动。《中国科技产业》2021年12期专栏报道了陶永胜团队“依托产学研基地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助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多年实践。此外,《新华社》《陕西日报》《中国科学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校葡萄与葡萄酒人才培养的模式。

    522d009e9a7840b2818f087dba8e4157.jpgd43c0152f4734546bb4533110ebde181.jpg

    讲授理论课-葡萄酒的质量                                                       实习课-工艺讨论       

    92f9ede12a014bde8ea0cafcaeb4e394.jpg80e3a599a3844658825e02646d6c2046.jpg

    实习课-品鉴讨论                                                                 实验课-理化监控

    b5690a86320544e19ea6bb16a3cc5183.jpg

    实验课-质量分析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