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金牌教师推荐人选
王海成
推荐类别:立德树人新秀奖
  • 推荐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来校年份:2010
  • 所在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 授课视频
    简介视频
    学院意见
    主要事迹

    王海成, 2010年6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校任教,一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担任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余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第一线。入职以来,积极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先后为本科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儒家经典导读》《国学概论》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当代中国农村发展》《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年平均承担482.5(理论学时407.5,实践实习75)计划学时的本研教学工作任务。

    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潜心教书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担负着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入职以来,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标准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

    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时刻注意师德师风的修炼,模范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升道德情操,见贤思齐、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到言传身教相统一,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相一致,以堂堂正正的人格成风化人,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以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感染学生。在和学生相处中,永葆仁爱之心,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师德师风评价为优秀。

    二、用高质量思政课铸魂育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中,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推进教学改革,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得到同行专家和学生的好评。一是创新教学形式,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案例教学法、“专题+翻转”混合教学模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媒体等教学载体,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透过现象看本质,回应和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让思政课变得接地气、有意思、有温度、有滋味,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增强教学活力。二是坚持内容为王,实现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打好“底色”,按照“步步高、步步深”的规律和原则,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焦点,紧密联系学生关注点和兴趣点,精心准备课程内容。三是坚持从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出发,创新内容载体,推动建立和带头运用“西农故事”教学案例库,把“天边的道理”融入“身边的故事”,既丰富课程内容,又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2019年,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获一等奖;2018年,参加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获“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称号;2017年,参加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案评比,获二等奖。学院从2014年实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以来的8年中,王老师有7年获得教学质量奖励津贴或获得学院教学质量综合排名A档评价。

    三、协同育人,成效显著。一是建强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育人作用。任教以来,积极参与思政课课程建设,先后主持校一流课程建设2门,MOOC建设项目1门(已建成,并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参与陕西省“三进”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门、校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门。多年来一直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组织和改革,促进了该课程的制度化、规范化,使之在思政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协同育人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该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二是推进“思政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积极参与我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心的创立和建设工作,为发挥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奠定了基础。为林学院、人文学院、机电学院等学院做课程思政指导和课程建设评审,推动相关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三是积极参与日常思政工作。先后担任食品学院食工1104班、信息学院电商1902班班主任,创新学院、信息学院日常思政工作指导教师,在日常思政工作中,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细致,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提醒和指导,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四、科研反哺教学。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以情动人,更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这要求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王老师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暨“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子课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教学科研团队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任教以来,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10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上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深入阐释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的积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对深化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思政课教学产生较大影响。一是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一定示范作用,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先后来校学习交流。“主题返乡调研”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二是在总结凝练思政课和学校思政育人经验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成果的总结凝练,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0年,排名第5)、一等奖(2018年,排名第4)各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2021年排名第2,2019年排名第5,2017年排名第3)。三是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先后主持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教学科研团队项目1项,省高教会项目1项,校重点教改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式方法择优推广计划项目2项,发表B类以上教改论文3篇。


    6b11eadc53a746b6ae95b605234f260f.bmpfb7eb85f46c24948a2113c4394471ab8.bmp3ff3aba63d46437d8732ea0bceb60c8a.jpg

    2ec4882937444e2c9df9d8a8c51a9151.bmpbca5d591508c4db78a2ee347839808f3.jpg

    浏览次数: